余枃崠老师报道
为了提升马来西亚华文独中高中文商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掌握教学的技能,董总学务与师资局于3月19日至20日(星期日、一)在我校科技大楼协作学习室举办2017年华文独中高中文商班数学教学培训班。延续2016年以文商班《高中数学》一下、二上和二下课本的难点章节作教学示范,今年的短期密集培训则以《高中数学》三上、三下难点章节作教学示范。
全国各地独中共84名数学教师前来我校,参与这项为期两天的数学教学培训班。其中,我校出席培训班的学员有10位,分别是林雁冰老师、黄世升老师、洪淑芬老师、陈丽丽老师、郑桂妮老师、林爱心老师、萧玮琳老师、赵国山老师、邱正阳老师和余枃崠老师。
我校提供本次培训班的场地,教务处主任许梅韵副校长在课程开始前以独中工委会教师教育委员的身份代表董总颁发纪念品和感谢状予五位讲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张丽萍教授、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刘建华助理教授、柔佛华仁中学数学科主任林汶良老师、芙蓉中华中学数学主任萧子良老师和班台育青中学高级数学科导师张锦发老师。以上五位讲师皆为《高中数学》的编委,资历深厚,他们的分享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3月19日上午9时15分,由萧子良老师为此次数学教学培训班拉开序幕,讲授高三《高中数学》上册第22章“函数”。接着由张锦发老师和刘建华助理教授共同教导第23章“指数与对数”。其中,负责讲解有关“利
息与年金”课题的刘建华助理教授指出,由于部分数学老师缺乏有关金融方面的知识,在讲解到有关“利息与年金”的内容时往往会面对信心不足或知识面不全的困境,因此他特于此次培训班添加这方面知识的补充和说明,以帮助老师们巩固教学知识点。
经过上午三位讲师的分享,午餐结束后则由林汶良老师开启第三个课题,即第24章“极限”。幽默风趣的林老师“抱怨”主办单位安排他在午餐后饱足朦胧的气氛中讲课,但他喜欢在这种“迷迷糊糊”的状态中讲课,因为有时候并不需要讲解太多反而大家的收获更大。
林老师引用午餐后老师们乘电梯上来会有“超重”的现象,代入了“极限”的概念。他也分享了一些有关极限的幽默故事,借以引起众人的学习动机。林老师指出,其实尽管数学有千千万万个题目,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家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展开思辨。在交流环节,林老师提到不管是老师或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最在意就是会不会扣分、会不会拿不到满分等,而其实这种风气不应该出现。
第一天培训班的最后一个课题,由张锦发老师讲解第25章“微分”。张老师提出,由于新版《高中数学》此章节由旧版《高中数学》的三章合成一章,知识点庞大,基于时间因素,他只挑重点来说明,其他则略之。
第二天共进行三个课题讲解,分别是萧子良老师分享第26章“微分的应用”、林汶良老师分享第27章“不定积分”和张丽萍博士分享第28章“定积分”。在所有课题都分享完毕后,全体讲师和老师们前往仁爱广场前拍大合照。过后,众人移步到小食堂享用茶点。数学教学培训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交流与总结,五位讲师到协作学习室与老师们交流。最后,五位讲师先后颁发课程证书给各校代表,培训营圆满结束。
引发学习动机
林雁冰老师(数学科教研组组长)
在这两日的培训课中,五位讲师用心分享,其中我对林汶良老师的分享特别有感受。林老师一直强调学数学要学会概念,一百万个题目只有一种解法,不同的只是数学知识在变而已。而且要多问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什么时候要这样做,什么时候不能那样做?多提问题,再去找答案,数学的概念就这样建立了。从林老师的分享中,深刻感受到老师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想方设法去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那一份用心,林老师幽默活泼的讲课方式及其所散发的个人魅力教人赞赏。
传道、授业、解惑
赵国山老师(数学老师)
首先,感谢大会的安排和导师们的悉心付出和精辟的讲解。两天的训练下来,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似曾熟悉的感觉,就是从如今已经站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数学老师,再重温学生时的旧梦,梦回秦关、导师笔走风云之时,免不了会想起多少年坐在台下学习的酸甜苦辣。回忆录的上升下降曲线,随着每个导师不同的表现、话题的性质、涉及的范围和音量的高低,从讲解的开始到结束之间不停变换。
最后由于某位老师提出的题目深浅问题,环顾在座许多老师欲言又止。我想,对一个老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了解与否,除了让他观念正确,可以巩固和深入地准备扩张日后的学习之外,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对这个题目的“传达能力”。
日本的最新研究表明,把同一位学生放进不同老师的班,他就会拥有不同的成绩。每一个老师用自己的思考模式和学习途径将所知传达给学生,你要将自己脑袋里的东西放进别人的脑袋里,就必须拥有几把锐利的刀,其中包括:生动、活泼、简明、快捷——这就是传达能力了。
通过经常观察其他老师教课,能够非常扎实地提升这一点,也是我在这次的学习班当中,非常感恩的一点。当然,每一位老师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表达能力,没有对和错、最利或不利的明确规定,我们虚心学习。最利的刀,还是会遇上一些固执地“听不懂”的学生,惟有贴近他的心因材施教,由心萌生出美丽的一花朵。教书——不是教人,而是教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