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曰:此题事关重大,非同小可,请允学生以古体正字书写,合“正”气之说。
“正气”这一概念首由孟轲夫子提出,他在《孟子》一书中说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行有不慊于心,是馁也。”浩然之气即是正气。
昔人常云:“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将谋官爵而贵乎?将得奉禄而富乎?将食鱼肉而饱乎?显然其原始之目的并非如此。读儒家之典籍,是在于其能明君臣之义(今不用)、父子之亲、长幼之序、夫妇之别与朋友之信,以及各种做人应具备之美德如礼、义、廉、智等等。总归来说,既是去恶行善。在这个去恶行善的过程之中,便让人养成了浩然之气。行恶则何如?即是孟子所云的“行有不慊于心,是馁也。” 所集的正气便会有所损减,而不能堂堂正正地抬头做人、顶天立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原因大概出在这里了。
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亦云:“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故君子安贫乐道,不义不取,使所养正气能致凛冽磅礴,万古长存,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是为“正”。古今完人,无一不正。 正道荡荡,不偏不倚。如今中饱私囊、贪污滥权之政治败类充斥大马国会,正道不行,居土而不敬,庶民安得而仿效乎?由于国会之中多是不耻之徒,贤者亦难在其中立足,应王安石所言:“此士之所以不入也。” 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应成为大家所共同奋斗之人生目标。
正气是可以被考验出来的,而且是在极其凶险危难之时。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天祥。他车声救国遭遇是如此的难以想象!在指南录后序中所提到的九死一生的逃亡状况和“生不能生啖其肉,死犹以厉鬼击贼”的凛冽气魄,早已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冒险犯难以图救宋。虽然最后为寇贼所俘,身死囹圄之中,其所留给后世的模范是永垂不朽的。 当文天祥被禁于土牢之时,常受到各种邪气的干扰,有日气、土气、水气、人气、米气等等,但由于浩集了一身磅礴的正气,使他能“如此再寒暑,百诊自辟易。” 文天祥在正气歌序中尝言:以一(正气)敌七(七种邪气),吾何患战! 可见正气精神力量之威猛,足以百邪不侵。
从孔子、孟子、岳飞、文天祥、左忠毅公、史忠烈公到近代的林连玉、沈慕羽等、这些都是古今完人,他们所竖立的榜样值得让大家去学习和作为参考。问题是大家只关注歌堂上的学习呢,还是偶尔会稍微留意这些伟人的生平事迹?整个课堂以内充斥着生物、物理、化学、数学还有计算机的鸣声! 古圣贤之道还有机会照耀我们的容颜吗?当凶难祸患来临时,我们能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者连玉的“横批龙甲挥铁腕,怒奋空拳搏虎头”吗? 我们都有真正了解养浩然之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吗?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何不投向华夏文明与圣贤之道的怀抱呢?还是只是生硬生涩地背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后来成为林连玉为华教奋斗的精神粮食,成为支持他顽强抗争的正气。 我想大家和我一样,倦于事愦于懮,为课业所惛,已经背离华夏文明和古代美德的光辉许久了,往昔所读的子日诗云也不知到哪里去了,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但是忠诚地希望大家能尽其量地“养天地天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炎黄子孙。
评语:行文明畅可观,文思泉涌,足见作者阅读之功力;中文遣词造句,颇见深度。通篇读来,实令人惊叹激赏于作者的文学造诣。作者实属可造之材,盼能精益求精,更上层楼。
“正气”这一概念首由孟轲夫子提出,他在《孟子》一书中说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行有不慊于心,是馁也。”浩然之气即是正气。
昔人常云:“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将谋官爵而贵乎?将得奉禄而富乎?将食鱼肉而饱乎?显然其原始之目的并非如此。读儒家之典籍,是在于其能明君臣之义(今不用)、父子之亲、长幼之序、夫妇之别与朋友之信,以及各种做人应具备之美德如礼、义、廉、智等等。总归来说,既是去恶行善。在这个去恶行善的过程之中,便让人养成了浩然之气。行恶则何如?即是孟子所云的“行有不慊于心,是馁也。” 所集的正气便会有所损减,而不能堂堂正正地抬头做人、顶天立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原因大概出在这里了。
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亦云:“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故君子安贫乐道,不义不取,使所养正气能致凛冽磅礴,万古长存,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是为“正”。古今完人,无一不正。 正道荡荡,不偏不倚。如今中饱私囊、贪污滥权之政治败类充斥大马国会,正道不行,居土而不敬,庶民安得而仿效乎?由于国会之中多是不耻之徒,贤者亦难在其中立足,应王安石所言:“此士之所以不入也。” 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应成为大家所共同奋斗之人生目标。
正气是可以被考验出来的,而且是在极其凶险危难之时。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天祥。他车声救国遭遇是如此的难以想象!在指南录后序中所提到的九死一生的逃亡状况和“生不能生啖其肉,死犹以厉鬼击贼”的凛冽气魄,早已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冒险犯难以图救宋。虽然最后为寇贼所俘,身死囹圄之中,其所留给后世的模范是永垂不朽的。 当文天祥被禁于土牢之时,常受到各种邪气的干扰,有日气、土气、水气、人气、米气等等,但由于浩集了一身磅礴的正气,使他能“如此再寒暑,百诊自辟易。” 文天祥在正气歌序中尝言:以一(正气)敌七(七种邪气),吾何患战! 可见正气精神力量之威猛,足以百邪不侵。
从孔子、孟子、岳飞、文天祥、左忠毅公、史忠烈公到近代的林连玉、沈慕羽等、这些都是古今完人,他们所竖立的榜样值得让大家去学习和作为参考。问题是大家只关注歌堂上的学习呢,还是偶尔会稍微留意这些伟人的生平事迹?整个课堂以内充斥着生物、物理、化学、数学还有计算机的鸣声! 古圣贤之道还有机会照耀我们的容颜吗?当凶难祸患来临时,我们能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者连玉的“横批龙甲挥铁腕,怒奋空拳搏虎头”吗? 我们都有真正了解养浩然之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吗?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何不投向华夏文明与圣贤之道的怀抱呢?还是只是生硬生涩地背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后来成为林连玉为华教奋斗的精神粮食,成为支持他顽强抗争的正气。 我想大家和我一样,倦于事愦于懮,为课业所惛,已经背离华夏文明和古代美德的光辉许久了,往昔所读的子日诗云也不知到哪里去了,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但是忠诚地希望大家能尽其量地“养天地天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炎黄子孙。
评语:行文明畅可观,文思泉涌,足见作者阅读之功力;中文遣词造句,颇见深度。通篇读来,实令人惊叹激赏于作者的文学造诣。作者实属可造之材,盼能精益求精,更上层楼。